首页 >  新闻中心 > 专题专栏 >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 > 帮扶动态

属地主流媒体点赞中国五矿帮扶铜仁成效

文章来源:发布日期:2025-01-20

近日,《铜仁日报》整版刊发《山一程,水一程,走过一程再一程——中国五矿定点帮扶铜仁纪实》,生动讲述了中国五矿十余年来,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聚焦地方所需,发挥央企资金、人才、市场等优势资源,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贵州德江、沿河乡村振兴,为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事迹。

报道摘选如下:

千里乌江蜿蜒流经德江,进入沿河,成了两地相连的血脉,脱贫攻坚期间,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沿河和有着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桶井乡的德江,因贫成为省、市、县极为关注的地方,脱贫出列、奔向小康是两地共同的目标、共同的心愿。

2012年起,中国五矿响应党中央、国务院号召,聚焦铜仁所需,充分发挥企业人才、资金、市场等资源优势,定点帮扶德江、沿河两县。十多年来,一个个凝聚深情的民生工程陆续建成,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帮扶账单持续加码,一条条独具特色的产业链逐渐形成,五矿力量为铜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。

牢记嘱托,真抓实干 脱贫攻坚迎来“新机遇”

走进德江潮砥镇的腾溪村,流水潺潺,绿水掩映下,连户路通向各家各户。过去的腾溪村,没有连户路,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,一到晚上,整个村寨黑灯瞎火,群众多有怨言。

帮扶初期,中国五矿拨付项目资金在腾溪村优先实施道路、水池、村庄环境改善等帮扶举措,该村里里外外发生着巨大变化。

“以前要步行一个多小时,才到潮砥街上,现在十多分钟就可以了。”村党支部书记冉光霞说,在中国五矿的帮扶下,村里先后修建并硬化总里程达10公里的组组通路。同时,产业路、联户路也通到田间地头和家门口。

“到处都是水泥路,不光是出行方便,农业生产也很方便。”村民张喜说,中国五矿出资为村里修建4000米生产便道后,农具农资直接就可以运到地里,不仅省时还省力,现在种30亩庄稼轻松不少。

腾溪村13个村民组402户1337人,祖祖辈辈一直沿袭着“守着乌江没水喝”的艰难日子。中国五矿帮扶腾溪村后,在村里架设引水管10000余米,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,依托交通,饮水的便利,村里的农业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好。

2017年以来,中国五矿总投资1302.78万元,帮助潮砥镇脐橙产业发展,援建园区生产便道、灌溉系统、生物杀虫管护设施、村庄连户路、路灯、产业路、脐橙包装销售设施、配套设施建设、产业管护、换苗补种等。项目惠及腾溪、陈袁、新华、小溪、阡门、官宅6个村(社区)2297户10597人,其中建档立卡户666户2592人。

此外,中国五矿2016年投入207万元,为德江桶井乡青元村、木朗村,修通通组公路6300米,修通连户路4600米,修通排洪沟320米,路灯167盏,蓄水池4口;2019年投入230万元为沿河新景镇石界村希望小学新建一栋教学楼;2020年投入380万元为沿河新景镇长依村修建路灯、家用太阳灯,对所有农户住房进行立面改造。

泥路变水泥路,危房变新房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中国五矿为铜仁山坳里的村民插上翅膀,脱贫致富已不再只是梦想。

巩固成果,产业帮扶 乡村振兴激发“新活力”

每到九月,德江县桶井乡玉竹村菊花种植基地里,成方连片的金丝皇菊竞相开放,犹如一片金色海洋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旅游。

“我们桶井现在是月月有花、季季有果,村民日子越过越好,非常感谢中国五矿的帮扶。”德江县桶井乡党委副书记、乡长张汉卿激动地说道。

位于铜仁西部的德江县桶井乡,曾是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,过去这里深山沟壑、土地贫瘠、交通不便、饮水困难,产业一度发展不起来,严重制约了桶井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。

“乌江水波连波,乌江两岸石窝窝,贫穷日子真难过,坐在乌江没水喝。”这首流传至今的顺口溜是桶井乡昔日的真实写照。

桶井乡的菊花种植始于2017年,当年在玉竹山1500亩果林里全部套种,达到了既美化园区风景,又增加农民收入的双重效应。然而,金丝皇菊收获之后,当年销售却没有打开市场。为此,中国五矿把菊花茶列入企业消费帮扶产品,收购桶井菊花,解决销售难题。

2019年,金丝皇菊初见效益,菊花种植遵循“做优做精做强”宗旨,减少种植面积,做强产量和质量,常年保持在500亩以上。每到秋季,橙黄橘绿,黄花遍地,土地效益倍增,形成了上下立体经济效应。

此外,自2020年起,中国五矿投入480余万元为桶井乡援建菊花加工厂房,帮助当地合作社注册商标、申办生产许可证和有机认证,形成了从种植到深加工、销售的菊花全产业链条,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和合营企业,桶井乡金丝皇菊品牌声名鹊起。

位于乌江之畔的沿河黑水镇,同样在中国五矿的帮扶下焕发了新生。中国五矿的帮扶工作始于对黑水镇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度调研,针对当地“七山两水一分田”的地形特点,以及村民思想保守、资金分散、果树种植面积小、果园管理不善等问题,中国五矿决定以桃梨产业为基础,推动现代农业发展。

2020年以来,中国五矿投入大量帮扶资金,采取“两园带五村,五村促全镇”的发展模式,在龙堡、氽塘、爱群、侯家、桂家山等5个村(社区)连片建立了2000亩“桃梨欢喜”农业示范园;引入了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理念,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,为村民详细讲解果苗培育、浇水施肥、病虫防治、科学采摘等专业知识,培养了一批“土专家”和“田秀才”。同时,还帮助黑水镇建立了“党建引领、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百姓参与、利益共享”的运营模式,成立了贵州矿沿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,创新“1125”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,并建立了“4321”利益联结机制,确保产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村民。

产业帮扶,帮扶到底。这几年,中国五矿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售、订单农业合作、新零售战略辅助等方式,帮助德江、沿河两县拓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,成熟一个购买一个推荐一个,倾情助力德江、沿河农产品销售,铜仁的脐橙、桃梨、花椒、天麻、金丝皇菊等农产品走向了北京、苏州、上海等大城市,备受山外人青睐。

接续奋斗,持“旧”出“新” 乡村面貌焕发“新生机”

乡村要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十多年来,中国五矿先后选派5批次15名骨干挂职德江、沿河副县长和驻村第一书记,坚持“帮当下”和“扶长远”并重,加大帮扶力度,帮助县域发展厘清思路,为农村薄弱地区发展注入了新智慧。

目前正在德江县挂任副县长的中国五矿挂职干部郑达峰自上任以来,走遍了德江所有乡镇,他多次到共和、潮砥、桶井等乡镇了解肉牛、菊花、天麻、精品水果、旅游业等各类产业发展状况,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。

为发挥互联网作用,郑达峰还在抖音、微信视频号注册“达峰正能量”账号,化身为“推销员”,不遗余力地推介德江茶叶、柑橘、葡萄等各类优质农特产品,宣传德江青年人创业故事,更频频出镜在本地网络达人“爱莲嬢嬢(古村乐乐)”等新媒体账号上,以最朴实的口吻助推“黔货出山”。

他还帮助指导当地古村落焕河村创新运用新媒体技术,挖掘、传承、创新古民居、古树群等历史文化载体,通过短视频传播,提高曝光度和触网度。

在抖音、快手、小红书、百度等平台,检索“焕河村”关键字样,可以看到相关话题已有4000余万次浏览量,“焕河村”常年位居抖音平台中铜仁市区域景点类排行榜前10,收藏量达5万+,“爱莲嬢嬢(古村乐乐)”“黔东农仓”“古村家族”等依托焕河传统古村落优势打造的新媒体账号全网粉丝量已超600万人……通过新媒体的赋能,焕河村的传统产业得到了转型升级,群众的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。

从筑公路、凿水池,解决民生难题,到育人才、强帮扶,发展特色产业,汇聚合力绘就振兴画卷……五矿人前赴后继,真抓实干,全力推动书写铜仁乡村振兴新局面。